我国农业现状:种养结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和方向!
2019-10-07 来自: 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网 浏览次数:487
近些年,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资本市场的介入,使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提升,也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被纳入农业发展战略。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生态循环农业已是农业发展的战略国策。
一、养殖业所遭遇的困境
1. 粪污污染
生猪年污水产量为5.26t/头,牛污水产生量为0.46t/头,家禽污水产生量为0.001t/羽,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为38亿吨,近些年畜禽养殖方式由原来的散户为主变成如今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为主导,造成单位养殖区域粪污产生量大增。
仅一个年出栏万头猪的规模养殖场每年能够产生固体粪便约为2500吨,尿液约为5400立方米,粪污产生量是很大。
养殖污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一猪一天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一天的污水产生量。2010年《第 一 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38%和56%,畜牧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畜禽粪污污染危害大,养殖污水不但会污染地表水,还会渗到浅层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氨氮超标,对水环境造成一 定影响,甚至会引起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畜禽粪污中含有致病菌、微生物以及病毒,会向畜禽和人传播疾病。)。养殖污水随意排放或处理不当,会产生大气臭味污水、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等),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畜禽粪污大量进入土壤,使土壤富营养化、结块,丧失耕种能力。
2. 粪污利用率低
我国养殖粪污利用率不足60%,也就是每年有15.2亿吨养殖粪污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优 质的肥料来源,数千年来,农民一直将畜禽粪便作为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肥料,传统的农业模式能够有效实现种养结合。
随着我国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业抛弃了原有种养结合的模式,限制了粪便返田利用。
二、实施种养结合的意义
1. 解决农业两大污染难题:畜禽粪污污染、秸秆污染,种养结合农田消纳了畜禽粪污,而农作物秸秆可以加工成畜禽饲料。
2. 减少养殖业对粮食的需求量:秸秆可以代替一部分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需求量,甚至可以缓解对豆粕等蛋白饲料的需求量,减少豆粕进口的压力。
三、现阶段种养结合实施所遭受的困难
1. 粪肥的安全性
在养殖场日常生产当中, 畜禽粪便存在微生物污染、抗生素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对农产品有潜在质量安全的危害。
2. 农作物秸秆的安全性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主要途径是依靠使用化学农药来实现,由于农药残留问题阻碍农作物秸秆有效运用到畜禽业中。
3. 种植业和养殖业脱钩
长期以来,种植业和养殖业各自发展,存在脱钩问题,种养结合不紧密。规模养殖小区内没有足够的农田来消纳粪便,大面积农业区畜禽养殖量过少,粪便供给量受限。
4. 过分依赖化肥
当前化肥农民种地主要依靠施撒化肥来给农作物提供肥力,相比畜禽粪便,化肥施撒更方便、快捷,另外,化肥也能给农作物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因此农民非常依赖化肥的使用。
四、种养结合实施策略
1. 规范饲料生产: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饲料中重金属的添加量。
2. 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在使用化学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要规范使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作物农药残留。
3. 加大对种养结合的探索:国家、企业需要加大种养结合的投资力度,培育农业高科技人才,打造行之有效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实现适合我国国情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