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养”助力脱贫致富 绿色农业迎来黄金时代
2018-09-05 来自: 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网 浏览次数:353
凌晨三点多,天还没亮,安徽省长丰县造甲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崔兴文就到田里来收虾了。提起浸了一夜的诱捕笼,里面的小龙虾油亮壮硕,有的虾身能到一只手的长度,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崔老汉曾因残致贫,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摸索出了“虾稻共养”模式,简言之就是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全程不使用农药,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
听起来简单,要小龙虾和水稻和谐共生却并不容易,时机掌握不好的话,小龙虾反而会破坏水稻秧苗,吃过亏的崔兴文逐渐摸索出经验:“水稻刚插的时候把大个儿的小龙虾卖掉,留小虾苗,它就夹不了稻秧了。等水稻种下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放点大的(小龙虾)下来了,大虾帮助水稻在田里清除杂草。有虫卵的时候,就把田水加高。虫卵一般都在稻子根部,(加水后)小龙虾就把虫卵都吃掉了。一是解决田里面的杂草,(二是)解决病虫害,这样一来,稻田里就不用打农药和除草剂。而且我们喂小龙虾(吃)的都是菜籽饼、黄豆饼,既可以肥水,也可以肥田,还有龙虾的粪便,这都是水稻生长最 好的天 然肥料。”
如今,崔兴文已经是造甲乡有名的“土博士”。今年4月,他还获得了合肥市政府颁发的科技创新奖,表彰他攻克了冬季小龙虾繁殖技术难题。夏季小龙虾普遍高产,不容易卖出好价钱,造甲乡的小龙虾可以提前上市,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崔兴文介绍说:“之前的小龙虾一般在5月份上市。我们现在的小龙虾提前到2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小龙虾上市早,它的价格就高。我们2月份上市的小龙虾能达到40到50(块钱)一斤,(6月)的小龙虾都降到20(块钱)以下,一般在10块到20块钱之间,分规格。只要冬季小龙虾繁殖好,春天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卖小龙虾了。正常的一桶小龙虾(冬天)都能卖到四、五百块钱。”
崔兴文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腿部有残疾,不适合从事重体力劳动。相比体力上的付出,养小龙虾更需要的是勤劳和耐心。头一天晚上五点多把虾笼下到田里,第二天凌晨三点就要开始起笼,分拣过后就可以拿到集市出售了。100多亩虾田只需要两、三个帮手就能应付。对于缺乏青壮劳力的农村,养虾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产业。崔兴文很喜欢这个工作:“我们乡包括留守老人和留守村民,现在全部都在家里养殖小龙虾。对老人来说,傍晚去下几把笼子,早上去起几把笼子,既锻炼了身体,还增加了收入。”
过去,乡里人光靠种粮食每亩地最多赚1000元,现在小龙虾每亩田年产200斤,按年均出水价每斤20元计算,单小龙虾一项就有4000元。稻子不打农药虽然会有一定减产,但是绿色种植方式产出的稻子品质高,每亩总收入反而增加了。崔兴文说:“以前我们水稻只能卖到1块3一斤。现在我们种出的水稻选用了一些优良的品种,一亩田能收到600斤大米,我们现在在网上销售价都是在7块8块(一斤),比起以前的老品种水稻收入成倍地增长。”
今年,造甲乡政府还帮助乡民争取了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所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共同研究培育出的优良水稻品种“科辐粳9号”在造甲乡试种。这一稻种既有籼稻的外观,又有粳稻的口感,亩产能达到1000斤,破 解了水稻“高产不好吃、好吃不高产”的难题。
看到虾稻共养的良好发展前景,村里的年轻人决定借助互联网,完善产业结构,成立了牛耕天农业科技公司,打造种养、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公司除了在网上接受订单,将本地的鲜活小龙虾销往全国各地,还把龙虾加工成真空熟食产品。“徽虾农”虾稻米、“徽过劲”熟食龙虾已逐渐成长为具有品牌价值的特色产品。
截至今年6月,安徽长丰县虾稻共养面积达到了10.4万亩。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以虾稻共养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崔兴文将虾笼下入水稻田
真空包装熟食小龙虾
虾稻米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